硕士生导师 邹应贵

姓名

邹应贵

职称/职务

副教师/院研工办主任


研究

方向

创客教育、职业技能实践和教师知识生成

电子邮箱

940548363@qq.com

学术研究成果

2001年9月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攻读硕士,师从我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徐福荫教授。2004年6月硕士毕业后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工作,主要负责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教育部网络培训和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使用。2010年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攻读教育博士学位,2014年7月博士毕业后去美国阿肯色大学访学一年,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改组为教师发展中心,从事《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必修课的教学工作。

 

一、科研项目

 

1. 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校级实验课程建设项目《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实验指导书》,科研经费:0.3万元(2006.12–2009.12)。

2. 主持华南师范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科研经费:0.3万元(2013.12–2015.12)。

3. 主持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人工智能教育融合于

4. 主持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5. 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职业教育技能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科研经费:20万元(项目编号:202102390022)(2021-2022

5. 参与了一些省教改项目和课题研究。

二、学术成果

(一)编著

1. 邹应贵等. 几何画板与课程整合创新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2. 邹应贵等.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化[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8年.

 

(二)论文

1. 邹应贵、王锋. 教育人工智能----寻求他者性的统一[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5).

2. 邹应贵、胡艳琼、王生杨. 幼儿创客教育学具包的设计理念与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导刊,2019,(6).

3. 邹应贵、黄甫全、邓文杰.技术整合型科目教育学知识的兴起、概念和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14,(4).

4. 邹应贵.知识生成模式II对教育技术研究转型的启示----以TPCK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5. 邹应贵、袁松鹤、蔡永.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整体结构设计与核心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6. 邹应贵、叶惠文、刘超.对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网络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6).

7. 邹应贵、叶惠文.对影响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质量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

8. 邹应贵、叶惠文,杜炫杰.运用网络培训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兼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介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4).

9. 邹应贵、叶惠文、张景珠.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10. 邹应贵、詹向阳.现代远程教育答疑教育模式研究[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9).

11. 蔡绍华、袁松鹤、邹应贵.以活动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

12. 潘穗雄、邹应贵.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

13. 叶惠文、邹应贵、杜炫杰.现代微格教学系统构建与实施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7).

14. 邱崇光、邹应贵.实证研究影响远程教育学习质量的控制性因素[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2).

15. 叶惠文、邹应贵.流媒体技术与网络课件支撑环境模式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2,(8).

五、获奖情况

1. 获2006-2007学年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2. 获2008年广东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二等奖。

3. 获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