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云学堂丨寓教于“谜”,习传统文化

2020年8月7日晚,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北园社区的外来务工子女们(以下简称“小候鸟”们)纷纷进入腾讯会议,激动地盼来了开课以来的第一次活动课。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赴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北园社区云支教服务队的老师们也各就各位,在各自打开摄像头后,按下鼠标,开启了这一场策划已久且别开生面的课堂。

首先是初阶版的猜谜语。“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走路像公子,说话高嗓子。”你能猜到是什么动物吗?小朋友们可猜到了呢!他们都在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让老师“翻牌”点名,以便得到亲口说出谜底的机会。课堂规则是先举手后打开麦克风讲话,而小朋友们却非常“不老实”,待头脑中的答案浮现后,禁不住会多次重复按举手键。这个时候屏幕左下方就会不断重复的闪现不同“小候鸟”的名字。不过有些可惜,被点名开麦说出谜底的小朋友只能有一位,而举手的小朋友实在太多啦!于是老师会选择把这一次的优先回答权交给上一次没有被点名的小朋友,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参与此次活动,亲口解出这些有趣的谜语。

接着,“谜语猜猜猜”来到了进阶板。而这一次难度升级,谜底不再是平常的物品或者概念,谜面表达也变得更加含蓄。其实这些谜语大部分都和我们的汉字有关,是谜语中的字谜。面对这种局面,小朋友们兴奋地搓搓小手,蓄势待发的样子让老师们忍俊不禁。进阶版的战况实在热闹,面对难度较大的字谜,孩子们绞尽脑汁也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但当遇到稍微简单一点的,又极易错过了被点名的机会。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在谜底得以揭晓之后,孩子们都心满意足,热情丝毫不减,投入度也越来越高。而相比之前的课程,今天的小朋友们状态似乎更加兴奋,以至于老师不得不需要提醒小朋友们及时关麦,以免影响课堂秩序。

小朋友们也都很配合,不仅在开麦的时候准确自然的说出谜底,而且在回答之后又及时的关麦,始终和老师进行了非常有趣而又有序的互动。一方面,小朋友们的好奇心以及想象力随着谜语难度的升高而得以激发;在另一方面,课堂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得以联结,本节课的气氛恰到好处。

同学们在闯完进阶关之后,紧接着迎来了重头戏——谜语中的传统文化鉴赏。“平时一根棍,用时半个球,人在下面走,水在上面流”。在老师用起伏有致的音调缓缓念出以上的谜语的过程中,不断有小朋友反应过来,原来这四句谜题形容的是伞。而老师在揭开谜底之后,并没有着急介绍下一个谜语,而是开始向小朋友们讲述中国古代伞的发明者——鲁班的故事。并且还搜集筛选出了网上相关的视频,借用其生动的画面和音效,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熊猫”“筷子”“风筝”,这些名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化象征。老师为小朋友们一一讲解这些名词背后的由来、故事和人物,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最后迎来了终极版的猜谜语,它既带着浓浓的本土气息,又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谜底与佛山的地名以及咏春拳著名代表人物叶问相关。但由于终极版的谜语比较新鲜,难度较大,只有少数的小朋友答对了。但这并不影响“小候鸟”们了解佛山背后的故事。小老师们从中挖掘含义,感概中华汉字的奥妙,帮助小朋友理解中华文字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将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的文化完美熔为一体。

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便是对人们深远持久的影响力。明显地,在轻松热闹的互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满满的乐趣。同时,通过倾听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解,及感受口语语调中各种各样的押韵,小朋友们对中华汉字有了更亲切更生动的理解。而在以后的认识与实践中,小朋友们通过活动收获的满满乐趣将成为推动他们学习中华文化,走进传统文化的引子和动力!

 

撰稿:黄信妮

审核:樊艳芬